【學員作品】消失的鰻魚王國(3) 日本鰻說:為何苦苦相逼?鱸鰻說:該不會輪到我?

作者:

分類:

捕鰻像買樂透,越多人買越不中

當經濟不景氣,買樂透的人會變多;當經濟不景氣,捕鰻苗的人會變多。這就是台灣近幾年的寫照。進入春分的3月中旬,天氣開始轉暖和,也代表鰻苗捕撈季即將結束。今年的鰻苗樂透開獎了,捕獲量是-1.5 噸,約是2年前的1/2,5年前的1/5。

鰻苗資源嚴重萎縮,捕撈鰻苗的人卻又增無減,今年的花蓮溪出海口,每晚有超過100人在捕撈;捕撈鰻苗的大本營-蘭陽溪出海口宜蘭壯圍一帶,更有許多人搭起長期奮戰的鰻寮。200多個的鰻寮,住了400多位的臨時漁民,從10月底開始,到農曆年後,歷經4個多月的時間,守著價格一路飆高的鰻苗;晝伏夜出,就是他們生活的寫照。

夜間11:30,來到了蘭陽溪口,原本該只屬於浪花與寄居蟹的寂靜沙灘,突然閃起了一明一暗的強光,順著光暈的方向望去,是一字排開的帳篷,俗稱「鰻寮」,也就是捕鰻人白天休息的地方。問了一下,「今天抓料安怎?」,「攏沒啦~流水還沒到,半夜2點再來。」

鰻苗會在夜間水溫15℃左右,趁著漲潮時一口氣進入淡海水交界的河口,然後一路上溯至河川中游。有經驗的捕鰻人都知道,捕鰻的最佳時機,便是夜黑風高潮汐漲退交替之時。話雖如此,既然等著還是閒著,有人拿著弓型網頂著浪頭繼續嘗試。

繼續沿著沙灘往前走,有些固定在沙灘上的,是小型的定置網。與弓型網相較,定置網省事一點,半個小時巡一次網,不必長時間拿著網子泡在海水中,不過,這一組要6,000元,對於甘苦人來說,弓型網就夠用了。

蘭陽溪口捕鰻常見的「弓型網」,需以雙手撐開,趁著潮汐漲退之間,重複在水中不斷的撈起、放下的動作,檢視是否有透明的鰻苗入網,是很辛苦的作業方式。

花蓮溪及秀姑巒溪常見的捕鰻網具-「三叉網」,需手持兩側竹竿在水中不斷翻攪,同樣是高度勞力且搏命的作業方式。

走了大約十幾分鐘,到了鰻寮密度最高的一區,這區燈火通明,壯圍在地的游先生說:「冬至過後,這邊比過年還熱鬧,越夜越美麗啦!」隔壁帳篷的,是來自台東成功阿美族的李先生(Cusi),他偕著妻子從10月底就來了,一直要待到農曆年前才回去,過完年後又再過來。我問,「秀姑巒溪出海口不是就有了嗎?怎麼跑這麼遠?」他說:「那邊的是黑色那一種(鱸鰻),白色的(日本鰻)這裡最多。」

台灣傻傻捕、日本惦惦吃

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資料,每年日本鰻最早出現的地方,就是高屏溪口及蘭陽溪口兩地,之後便會陸續出現在彰雲嘉沿海、新竹、花蓮溪口。說也奇怪,黑潮由南往北流攜帶鰻苗至台灣沿海,照理說會先出現在南部的鰻苗,第一站卻是在蘭陽溪口、而後才是花蓮溪口,而位於宜蘭、花蓮南側的台東秀姑巒溪口,卻少有日本鰻出現。因此,在秀姑巒溪出海口雖也可見到鰻苗捕撈,但都是以鱸鰻為主。

河口的定置網-由於鰻苗從海回到河川中,河口是必經的閘口。部分掌握河口捕撈權的漁民,在狹窄的河道間架起定置網,待退潮時,鰻苗會流入兩側固定的苗袋,為較輕鬆且捕獲效率高的方式。(此為未回收之廢棄網)

相對於鱸鰻是華人市場冬令進補的食材,日本鰻則是日本人夏補的第一選擇,對於日本人來說,沒有鰻魚吃的7月天,就像台灣人沒有粽子吃的5月天,將是何等落寞!近兩年報章媒體在談論的鰻魚資源萎縮,指的也就是日本鰻。根據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韓玉山老師的資料顯示:過去亞洲一年日本鰻苗捕獲量接近100噸,但近4年產量急遽下滑,2010-2012的產量遽降為41、35、26噸;以台灣為例,過去一年有20噸,但2010-2012僅剩4、4、2噸,今年(2013)約1.5噸。

日本人愛吃鰻,但卻沒有產那麼多鰻,所以七成以上得從台灣及大陸進口。面對鰻苗資源緊縮的壓力,日本開始透過漁業協商希望取得各國的鰻魚資源,包括去年9月於長崎召開「國際性鰻魚資源養護管理會議」、11 月重啟2009年之後就中斷的「台日漁業權談判」,都與鰻魚資源的迫切需求有關。

壯圍的游先生說:「11月時鰻苗剛來的海口價是110-120元/尾,到了3月接近尾聲時,可能一尾要180-190元/尾」,以均價150元/尾計算,養至成鰻至少要賣到1500元/公斤才能回本,這麼高的價格,大部分的台灣人吃不起,所以捕獲的鰻苗,還是都往日本送(走私),台灣留下的不到一成。

本張圖說明,日本鰻的撈捕及投苗分配情形:日本僅佔亞洲撈捕量的20%,卻可得到55%的投苗(入池)量;相對大陸捕撈量佔60%,僅投苗25%。顯示:大陸及台灣即使皆有針對苗鰻輸出進行限制,惟因執法不彰,仍有大量的走私交易至日本。-引自15th EASEC (第15屆東亞鰻魚資源協議會)

日本鰻說:為何苦苦相逼?鱸鰻說:該不會輪到我?

由於苗量減少、苗價高漲,使得養鰻成為高風險的投資。成本過高影響業者放養意願,更由於苗源取得困難,部分養殖戶面臨無魚可養的窘境,只好放空池,或是轉養其他魚種(虱目魚、鱸魚、吳郭魚)。這種大規模轉養的現象,可能會影響其他養殖魚種的市場價格。鰻苗的減產,不只讓台灣鰻魚產業面臨嚴重衝擊,也對其他養殖漁業造成影響。

部分原本養殖日本鰻的業者,開始轉而接觸鱸鰻、雙色鰻的養殖。被稱為花鰻的鱸鰻,曾經被農委會列為保育類魚種,禁止飼養及捕捉,直到2009年之後解禁之後,才開始有人投入鱸鰻的養殖,所以目前技術仍未成熟,加上養殖時間長達3年,過去多半仍是來自野外捕撈,但日本鰻價格高漲後,一尾成本僅3元的鱸鰻苗成為養殖戶的新希望。

雙色鰻台灣數量較少,主要來源是菲律賓及印尼,因為飼養的存活率較鱸鰻高,6-9個月就可收成,外觀、口感與日本鰻較接近,因此被視為日本鰻的替代品。據台南苗商王先生表示,去年台灣自菲律賓進口的鱸鰻及雙色鰻保守估計約6噸,而自台灣再轉往大陸的更多達22噸。

為了各地鰻苗資源整合,在去年11月底的「東亞鰻魚資源協議會」上,中國、韓國、日本及台灣的代表齊聚,進行各國鰻魚資源現況的報告。其中,日本代表吉永龍起提到,根據對日本市場的抽驗結果顯示,部分標示日本鰻的產品,其實是雙色鰻及鱸鰻;未來,在日本鰻持續稀少、高價不墜的情況下,這種魚目混珠方式很可能越普遍,造成雙色鰻及鱸鰻遭過度捕撈的連鎖效應… (系列待續)

上為鱸鰻,體表具有雲紋;下為雙色鰻,體黑色與日本鰻相似 -引自水試專訓第40期

彰化漢寶溼地的鰻寮-不同於蘭陽溪口搭在沙灘上帳棚式的鰻寮,西海岸因漲潮時灘地整片皆被淹沒,需搭建高腳的鰻寮,做為等待捕鰻作業前休憩之用。

(本文作者為2012年獨媒農業與農業課程學員,在正職工作之外,持續進行獨立報導,作品發表於「上下游新聞市集」及其他媒體,閱讀作者其他報導,請點選這裡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