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作品】實習心得:「讓影像說話」

作者:

分類:

文/羅健宏 中山大學社會所

會關注獨立媒體學院的讀者,應該都對「獨立媒體」的發展及可能性抱持某種程度的興趣。或許有些人跟我一樣,也報名了第二屆的課程。其中一部份的人在課程結束後,持續跟著業師完成專題,嘗試將學習心得應用在作品上。據說近期就會刊載成果,令我相當的期待。

我在課程結束後,透過獨立媒體學院的申請,到公視《我們的島》實習一個月。能有這樣的機會,要感謝製作人于立平的安排。在島的實習規劃裡,實習生會跟著製作團隊出外景(實習時節目裡有六個team,由記者和攝影組成),跟在團隊旁進行協助,學習採訪及攝影的方式,瞭解如何「讓影像說話」。

老實說,要從習慣的文字表現切換到「讓影像說話」的腦袋,比想像中來得有挑戰。幾次撰寫腳本的經驗,更深刻體會到個人對文字書寫的依賴。例如,要如何在有限的畫面及時間中把一則議題談好、訪談與旁白的比重要如何搭配、在考量觀眾接收訊息的偏好下,影像又該如何切換,這些事情在構思腳本前都必須要一一考慮,也因此,需要關注的事情變得更有層次。

當然,比起這些技巧,報導中最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樣的「觀點」來詮釋及切入。這裡提的觀點,並非個人的主觀意見,而是指協助報導者在組織及陳述議題的一種角度。同時,好的觀點,能夠幫助觀眾在吸收資訊之於,對議題進行延伸性的批判思考。舉例來說,我們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來談開發;要以關懷還是批判的角度審視決策者背後的動機,這些角度都會影響報導最後呈現的結果。

製作團隊認為,好的觀點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及積累,換言之,對議題熟悉的程度,是催生觀點的重要基礎,也唯有清楚明瞭,才有辦法進行延伸。

美中不足的是,自己最後未如實習前預設,實地完成一篇新聞報導,對指導採訪技巧的記者感到抱歉。除此之外,很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因為,在學習之餘,還能夠跟著大家接觸不同類型的環境議題,讓我對臺灣的現況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這樣的經驗實在是非常寶貴。

不管是立志成為獨立媒體人還是加入主流媒體,製作人于立平建議有心投入的新鮮人,要持續的創作、觀察,累積自己的能量。但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投入報導及記錄的立場,報導是要讓議題被更多人看見,並促成正向發展的機會。

結束實習生活回到高雄,再度回到研究生的步調,期許在論文寫作之餘能將實習的經驗付諸實現。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