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小非、盧易詩
「台灣社會信息圖表」網站,在2012年9月開張,迅速引起熱烈迴響,從複雜的「江國慶案」到商周下架事件,訊息被轉換成易懂的圖表,經由設計後的故事線,讓讀者快速理解事件始末,或得到新的啟發,許多圖表被轉載超過上千次,閱讀人數破萬,新聞圈期待已久的資訊新聞學,終於有了本土案例。
這些圖表,來自於一個1987年出生的年輕人─林韋竹,網名「搭搭搭」。以下是他的分享。
Q:台灣社會信息圖表網站的參與者有誰?
只有我一個。
Q:為什麼這麼喜歡圖表?
在早期我就發現到某種人類的閱讀趨勢,人類的閱讀方式會開始慢慢的開始簡化,所以我開始覺得圖表在未來應該會滿有作為的,大家會喜歡一個複雜的社會事件,被整理成一張簡單的圖表。而且這對於社運團體或者是公益團題而言,這可以做為一個很好的曝光媒介。
Q:你做的第一張訊息圖表是甚麼?怎麼進行的?
我第一個做的是「江國慶案」。那時還在摸索的階段,我先搜尋網站上相關的懶人包,整理出時間線,但漸漸發現它們還是有缺漏,於是在一種「希望它可以更完整」的期望之下,我開始自己尋找、閱讀大量資料,並自己整理出一個時間表,但還是會有缺漏。搜尋整理完資料以後,我才開始排版,之後又想說大家應該會喜歡插畫吧,於是我又加入了插畫。
後來完成後,民間司改會有跟我反應圖表資料有些缺漏,我就再修正。
Q:據說「正向思考會導致負債」那張圖表讓你爆紅?
對,這張圖有3萬多人看過,香港學生在做簡報時還抄襲這張圖表,但有趣的是我之後和抄襲者成為臉書朋友。我覺得會紅是因為大家都很不爽「正向思考」。薩克曾說過他將正向思考視為騙局,為我們這種人出了一口氣,像是批評慈濟這種東西會有很大的風險,因為社會上的人喜歡大智慧。我希望能將我們的想法表達出來。
做出這張圖表之後,受到廣泛的歡迎,自己其實有嚇到。之後有人建議我在臉書建立社團,但其實當時我有種不知所以然的厭惡感,不想在臉書這種社群媒體上發展,但事後證明這個策略是成功的,因為有臉書我的人氣才開始大大的擴散,這也讓我發現去選擇自己討厭的東西有時反而是好的,在運用直覺時腦筋要轉一下,做一些自己厭惡的事。
Q:其他的圖表也陸續引發不少迴響?
之前做了一張核災的圖表,被轉貼了三千多次,還有一張7-11的圖表,在講商周下架事件,被轉貼了兩千多次,甚至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被自由時報拿去刊登,結果自由時報還稱我為「網友」,完全沒提到我或我們網站的名字。
如何進行圖表的製作,怎麼看傳統的新聞敘事?
Q:對於圖表中使用的資訊來源,如何判斷真實性呢?重視資料的真實性嗎?
我非常在乎,因為我是在呈現真實的狀況,而不是虛構。除了自我檢驗以外,也要接受他人的檢驗。
我的粉絲團成員很聰明,我有錯他們會立刻指出來,像是我曾經轉載了肖鋒的一篇文章「中國人怎麼看台灣人」,後來被一個人發現這篇文章是抄襲另外一個人的文章,我的社團成員就立刻點出這個錯誤,我覺得我的社團成員素質都滿好的。
Q:除了主動進行自己有興趣的圖表外,也會接受付費的委託製作嗎?
A:有,我有幫LED Inside做過一張圖表,目前也正在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共同製作一張有關替代能源的圖表。
Q:通常這樣的工作模式會如何進行?
A:LED Inside那邊是給我一篇文章,然後我要去把他圖像化。綠盟那邊就有一些專業分工,我參與他們的「資訊圖表小組」,有設計師、一個很像新聞記者的說故事的人,再來就是研究員,由這三個人和我一起起做資訊圖表。不過我也要負責一部分的研究,或是一部分說故事的工作。
有些是我獨立完成,例如我做北韓的那張圖表,就是用GOOGLE篩選新聞,用時間排序,一條條看。然後摘要出來成為圖表內容。
Q:傳統新聞的敘事模式,對你而言是有價值的嗎?
我覺得有。但我現在在做的是從圖解到產生「故事線」,用圖像說故事。我打從一開始就做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我希望東西做出來以後,對於有實際需求的人是有幫助的,我希望他是有實質意義的,這會涉及到一些很微妙的技巧。
為什麼會主動製作社會信息圖表,想表達什麼信息呢?
Q:之所以主動製作與社會事件有關的圖表的原因是?與公益或社會團體有特別的連帶嗎?
A: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社會上是消失、空白的,因為製作「信息圖表」才開始跟這個社會打交道。查拉圖斯特拉在山上隱居十年,才忽然重現江湖,我有點像是這種感覺。
有時候大家會以為,在這個社會生存必須一直和這個社會打交道,但我後來發現,自己一個人的狀況下才可以把自我更加完善,才可以更好的去面對這個社會。
如果你一直在這個社會,你就沒有辦法去特立獨行,你要真正有自己孤獨的經驗,你才會知道如何去抗拒人云亦云。
我現在每天都會想念賈柏斯,感覺他沒死多久,我每天都在想他。他是精神病的患者的一種模範,他學會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和這個世界獲得一個平衡,他讓我們知道不要去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其實還是可以好好的活者。
賈柏斯早期其實有很多古怪的行為,其他人可能會因為這種古怪行為,退回自己的角落。他有些跟世界相處的方式看起來很極端,但可以避免讓他變成一個精神衰落的人。
Q:那麼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很關心這個社會嗎?
譬如說有一個人問我說我愛不愛這個世界?我關不關心這個社會?我說我其實不關心「你」,但是我其實可能是最關心「這個社會怎麼了」,最在乎「陌生人發生甚麼事情」的那個。之後可能我會在這種曖昧模糊的情況下,繼續做這種對社會有意義的事,雖然我很想要賺錢。
Q:這兩件事是可以並進的?
可以啊。
Q:如果台電找你做資訊圖表,來告訴大家核能多安全,你會答應嗎?
這個問題我有想過,在道德上的東西我掙扎很久,必須和內心的惡魔抗衡,這我一直在做。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這種一直在做道德掙扎的人,才能走上道德的道路,那種滿口善念的人,才是最應該被懷疑的。所以我不會幫台電做圖表。
對未來發展,有什麼看法?
Q:做圖表的時候,覺得比較困難的部分是哪裡?如何突破呢?
我只有平面設計的經驗,其實在新聞的採訪、撰寫、做研究上,我會覺得很困擾要如何去提升另外這些方面的技能,會有一種很沮喪的感覺。但後來我是從藝術的當中去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天我突然就是看到廣告狂人,廣告狂人第六季最近又重新回來了,我看了,然後突然有種感覺就是自己被觸發、感受性被豐富了。
Q:除了平面設計外,會想要做動畫或其他格式的圖表?
有考慮做動畫,但目前來沒開始。因為平面設計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東西。這些我都是自學的。我們這樣的人,看到那些技術很複雜的人,會很害怕,會想自己怎麼做不到,但後來我看了像是原研哉,深澤直人的作品,我發現你要他們畫出很難、很複雜的東西他們也畫不出來,但他們就是可以畫出具有國際水準的東西,他們靠的是「智力」,我想我既然畫圖畫不贏人,那我就靠我自己的腦力。
Q:你覺得自己算是在經營一個獨立媒體嗎?對於未來有什麼想法?
我打算把他經營成一個媒體,但會有一點恐懼,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可以把資訊圖表變成一個產品,從研究到製作,做出資訊圖表後,再賣給商業媒體。
例如目前跟商業週刊在進行的討論,他們一開始是希望說拋題目給我,我負責製作圖表,後來會希望說由我自己發想題目、做研究、做圖表,做成完整的東西再給他們。
除了資訊圖表外,也有人委託我做年報,都是屬於資訊整理的工作。將來會打算找其他人一起來工作,因為如果不成長的話,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心靈上的死亡。
Q:對獨立媒體人,有沒有什麼建議?
不要半途而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