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之夜-找回選戰的話語權:公民記者的百日戰鬥
為了找回選戰新聞的公共性格以及公民的話語權,【優質媒體發展協會】在選前百日推出了【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站】,追尋選戰新聞的公共性與批判性,讓我們不僅僅只是選舉的頭家,更是傳播的主人。
沒有課程
這是一個台灣民主政治的弔詭:我們有最熱鬧滾滾的選
為了找回選戰新聞的公共性格以及公民的話語權,【優
每月最後一週【哲學星期五】是固定與【獨立媒體工作
【時間】 2015年10月30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吳豐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哲學博士
【主講】 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
【與談】 林雨佑│新聞工作者
【主辦】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
【策劃行政】廖健苡、黃昭華、吳豐維【海報設計】徐名慧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獨立媒體學院官網】
https://www.indiemedia.tw/
【獨立媒體學院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
http://we-media.org/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
每月最後一週【哲學星期五@台北】是固定與【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合辦的【媒體之夜】,本週邀請了熱愛運動與長期研究運動新聞的劉昌德教授與陳子軒教授,一起與我們談談運動新聞中的愛恨情仇、運動新聞中的國族認同,以及認同建構中看不見的政治經濟力量。
策展型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異同是什麼?策展型媒體(content curation)與內容農場(content farming)有本質上的差別嗎?一個好的策展型媒體如何建立自身的特色,又如何選擇議題並納入新世代的觀點?
司法做為一種複雜的專業知識,在進入庶民社會的過程中需要經過許多的轉譯,敘事素材的選擇與編排上也需要經過特定的安排,究竟司法的庶民敘事例如:新聞報導、社會評論、文案宣傳,背後是否有特定的敘事或言語行動?這些行動又反映出哪些特定的意圖?
資訊的傳遞上,《焦點事件》有一個獨特的方法論–「因為更小,所以更大」– 將新聞事件分成事件簡述、名詞解釋、資訊圖表、關鍵數字等等「元件」,然後再將眾多的「元件」構連成一個既有細節、又有大脈絡與論述縱深的焦點故事。